关于协会

联系方式

地 址: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408号中电·万谷园区B座212室
邮 编:310012
电 话:0571-89939183
电 话:0571-89939185
两化融合:迎接新起点 展望新机遇(三)
发布时间:2017-07-17 09:28

两化融合:迎接新起点 展望新机遇

迎接新起点展望新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发展合力,开辟一条务实有效、融合创新的两化融合发展之路,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开出良方,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明晰顶层设计和发展定位,构建两化融合顶层架构与标准体系。一是以两化融合为抓手,协同推进两个强国建设。两化融合是不断演进的长期历史进程,也是立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战略路径。要有持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定力,围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形成中国方案。二是充分结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研究提出面向新型工业化的两化融合顶层架构和参考模型,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的内涵外延、理念原则、重点领域、方法路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等,为各界认识两化融合、合力推进两化融合提供通用参考模型,为推进两化融合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三是坚持完善标准引领两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两化融合顶层架构和参考模型为指导,总结提炼过去几十年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广泛吸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理念、新规律、新模式,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明确两化融合标准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方向,为两化融合标准研制提供顶层框架和整体规划。四是以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框架为牵引,制定标准化建设指南,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急用先行的关键标准研制,统筹规划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建设,鼓励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将两化融合实践中理念、要素、规律、方法和路径系统总结为标准,并在产业普及推广,形成试点先行、标准规范、全面普及、整体提升的良性运转体系。

强化系统创新,探索形成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是推动两化融合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着力点。一是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从自身融合发展向输出解决方案演进,鼓励企业将相关服务业务分离出来独立运作。二是支持智能装备制造商基于装备提供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拓展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三是推动互联网企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提供软硬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以工业软件为核心,集成系统平台、模块器件、通信设施、基础设施等系统解决方案,培育系统解决方案商单项冠军企业。四是以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为抓手,着力建设两化融合产业集聚区,支持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咨询服务机构跨界融合,面向各地方、各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突破共性技术,研制涵盖技术创新、流程重构、组织变革、数据集成的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

完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两化融合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与金融信用机制。培育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关键在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金融服务方式与信用评价机制。一是形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一体化政策规划体系。对相关政策规划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整合国家、省、市各级战略规划要求,形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一体化政策规划体系。二是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分类引导作用,引导小微企业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基础应用,引导中型企业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引导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大型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引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注重新型能力的培育打造。三是完善财税政策,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清除不合理收费,进一步加快落实营改增改革试点,推动完善有关制造企业开展新业务的相关税收实施细则,调动制造企业融合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四是优化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成为金融机构投资授信、企业供应商选择、各类企业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其与政策资金、招标投标、品牌推广等重点工作相衔接,逐步将其纳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

夯实基础支撑,加快完善两化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打好两化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不断完善两化融合“新四基”建设,健全两化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是完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投融资机制,打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完善无线宽带设施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局域网全覆盖。推动以IPv6(互联网协议版本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5G移动通信技术试商用。二是加强两化融合“新四基”建设。发展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强化工业软件的研制与应用,形成以工业软件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切实提升制造业生产装备互联互通水平;建设工业公共云服务平台,开展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各环节在线协同,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三是构建良好的两化融合生态环境。基于全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整合全国两化融合相关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贯、需求对接、融资、品牌提升、服务推广、企业展示等服务,形成良好的两化融合生态环境,有力支撑全国的两化融合工作。

加强安全保障,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工业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全国来看,工业领域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对工业信息安全的认识水平有待加强,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业信息安全产品、防护理念和防护体系尚未形成,大大影响两化融合发展成效的充分显现,亟须出台一系列措施来重点加强工业信息安全水平。一是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安全风险信息采集汇总和分析通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二是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符合业务需求和标准体系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三是对为企业提供工业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以及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等系统服务的供应商提出安全建设和保障能力的要求,以确保两化深度融合安全可控发展。

两化融合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回望过去,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要立足新形势,发扬敢闯敢拼的精神,努力推动两化融合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以两化融合为主线,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制高点。迎接新起点,抓住新机遇,携手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电子报

浙江省信息安全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