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呈五大趋势
2016年,信息技术服务作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云计算、大数据加快应用落地和产业化发展,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不断演变出新应用、新模式。展望2017年,我国信息技术技术服务业仍有望延续稳中趋缓发展态势,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为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企业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开源成为基础和新兴领域创新的重要模式。
趋势一
多项利好政策
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2016年,国家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大政策为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拓了新的广阔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突破口。尤其在大数据领域,《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等政策明确了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优化了行业应用发展政策环境。展望2017年,随着国家级规划文件的实施和落实,各地将结合自身优势出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的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式发展提供新机遇。
趋势二
面向制造业的
信息技术服务成重要发展方向
2016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信息技术服务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特别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在智能制造领域迅速发展。软件企业通过加速整合PLM、MES、ERP、3D打印等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出按行业、领域定制的解决方案,推动发展云计算为代表的平台化业务模式,为制造业企业直接提供业务流程支持的各项服务。海尔、航天云网、三一重工、徐工、华为等国内巨头竞相推出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支撑制造企业柔性生产、产品个性化定制、产品运行过程监控及相关的个性化服务。另外,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各项业务系统集成,构建私有云平台或依托公有云开展服务。展望2017年,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接受和重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的理念,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空间和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面向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构建适合行业特点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内部纵向集成的方向,工业云通过将技术、工艺、模型等各类制造资源的虚拟化将成为支持产业链协同的核心。打造完备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体系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
来源:中国电子报
浙江省信息安全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