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3,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低速增长区间,工业增加值和产值增速逐步减缓,出口明显下降,通信设备制造业之外的主要子行业增速均低于13%。2014年,行业的利好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将是基本面的助推器,但出口的弱势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受制于转型升级压力,产业可能会处于长期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在软件领域,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和创新驱动战略将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软件产业将在医疗、金融、电信等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并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维持低速发展。由于外需市场持续波动,产业出口增长放缓,国内市场受到需求规模有限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产业投资增幅有限。虽然产业总体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但是产业发展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高潮的推动下,我国产业也将迎来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的时期。在政策的引领下,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等基础产业将健康快速增长,信息消费、TD-LTE、物联网等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A 数据
行业增长平稳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缩小
2013以来,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始终快于工业平均水平,但二者差距逐步缩小,截至2013年11月底仅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连续9个月增速保持在11%~11.5%区间,保持平稳增长。1~11月,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84313亿元,同比增长10.9%;出口交货值43897亿元,同比增长5.0%,比同期分别下降0.9和4.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缓慢回升
2013年1~11月,电子信息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843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一年同期和1~10月分别高出6.9和0.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同期工业投资4.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9.1%,增速比10月份高出4.7个百分点。1~11月,电子信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177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分别高于上一年同期和1~10月3和1.7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稳中趋缓
2013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0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商品外贸总额水平5.5个百分点,但比1~10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0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0%,高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4.7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50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6.4个百分点,比1~10月回落1.5个百分点。
内销增速扭转下滑趋势
2013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40416亿元,同比增长18.1%,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7.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43897亿元,同比增长5.0%。
自2013年6月份以来,我国内销增速一路下滑,从5月份的21.3%持续下滑至10月份的17.8%,下滑超过3个百分点,截至11月,内销增长18.1%,扭转连续5个月下滑的局面;外销增速始终保持个位数增长,维持在5%左右,11月当月增长3.6%,低于上月4.1个百分点。此外,内外销占比差距明显缩小。1~11月,内销比重为47.9%,比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内外销比重相差4.2个百分点,比同期的相差10.6个百分点明显缩小。内销贡献率比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内外销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5∶25,与上一年同期(53∶47)形成明显反差。
B 特征
软件产业以稳为主 通信设备行业继续向好
软件产业增速稳中有落
2013年1~11月,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84万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低于上一年同期2.5个百分点,低于年初0.6个百分点。受年底翘尾因素影响,10、11两个月增速连续回升,其中11月同比增长30.7%,增速比10月继续提高2个百分点。
嵌入式系统软件明显波动,其他领域增速回升。11月份,嵌入式系统软件自下半年以来增长逐步加快的局面有所变化。受上一年同期增幅提高、基数增大等因素影响,1~11月同比增长18%,比1~10月下降8.2个百分点,比上一年同期低17.5个百分点。同时,软件产品、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IC设计服务等领域的收入增速都有所回升。其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回升2.4个百分点,1~11月增速均达到26.8%,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
软件出口持续低迷,外包服务继续放缓。1~11月,软件产业出口持续低迷,实现出口额3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增长11.4%,增速低于全行业出口2.3个百分点,但比上一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外包服务出口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速低于1~10月和上一年同期0.6和21.7个百分点。
1~11月,中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增长,东部地区增速缓步回升。中心城市软件业稳步发展,部分领域增势突出。同时,软件业效益向好,工资涨幅快于人员增长率。1~11月,受年底回款加快等因素影响,软件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6%,增速比1~10月提高3.2个百分点。软件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7.9%,比人数增长高4.3个百分点。
通信设备行业继续领跑
2013年以来,通信设备行业成为引领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速始终保持在25%左右,高出上一年同期平均水平8~10个百分点,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截至2013年11月底,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15092亿元和7354亿元,增长23.7%和17.3%,占全国比重17.9%和16.8%。两个指标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5.1%和52.2%,比同期水平分别提高12.3和24.4个百分点。
计算机行业保持低速增长。计算机行业出口交货值、内销产值增速均为个位数增长。2013年1~11月,计算机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和内销产值为15713亿元和4607亿元,分别增长5.0%和5.7%,比同期分别下降5.1和8.8个百分点,比年初分别下降5.3和15.9个百分点。
电子元器件行业占比有所下滑。电子器件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12852亿元和7897亿元,分别增长11.3%和5.0%。
家用视听行业内外销市场冰火两重天。受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特别是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影响,我国家用视听行业出口大幅下滑。自2013年3月以来,家用视听行业出口交货值连续9个月负增长,截至11月底,实现出口交货值2489亿元,同比下降7.8%,比年初下滑近12个百分点,比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与之相反,内销市场却连续10个月增速超过20%,其中6个月内销增速超过30%,内销贡献率明显提高。
C 问题
研发整合能力弱 提质增效能力依然受制
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而言,目前尚未摆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集中表现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最薄弱环节、我国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弱以及国际贸易壁垒有所抬头阻碍“走出去”等方面。
虽然我国加大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关键设备研制投入力度,继续实施02专项、核高基、创新专项等重大工程,在光伏电池制造技术以及生产设备、LED生产设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就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而言,尚未摆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比如,作为电子产品最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我国的中芯国际目前量产的还是40nm制造技术,28nm制造技术尚处于中试阶段,而英特尔量产芯片制程已经达到22nm,2014年有望推出14nm制程的芯片。不仅仅是核心技术缺少,就连集成电路的生产线设备,我国几乎也是100%进口。
此外,由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禁运,我国进口集成电路设备往往落后先进水平2~3代,这也进一步限制了我国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的突破。即使我国掌握了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但由于关键设备以及原材料无法自制,行业主导权仍掌握在他人手上。
产业链整合效果不佳
当前,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进行一轮深刻变革,国际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产业链整合。相比较之下,我国的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整合效果不佳。比如,整机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是缺乏产业链整合意识。除联想外的国内计算机企业缺乏在移动领域的业务布局。传统电视企业面临着其他移动智能终端替代、商业模式创新缺乏等诸多发展难题。基础领域企业规模较小,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更难有整合的能力。LED和光伏等领域产业集中度较低,价格竞争激烈,龙头企业整合能力较弱。
贸易壁垒愈演愈烈
同样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为了争夺新一代信息技术或新能源产业发展主导权,2013年以来,欧美国家已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采取多种贸易保护措施,严重阻碍我国电子制造业发展。贸易壁垒调查愈演愈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影响巨大,对我国产品进出口将造成更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官司耗时耗力耗财,致使我国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开拓国外市场;二是来自案件所在国的订单将会有较大的税率风险,对外出口可能会萎缩,特别是其他国家容易效仿、容易搭便车;三是促使国内光伏产业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以规避贸易风险;四是使其他国家的产业渔翁得利,加速崛起,对我国电子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
D 趋势一
行业继续低速发展 产业整合与技术创新值得期待
展望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维持低速发展,出口增长放缓,产业投资增幅有限,但发展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其中,各行业继续保持领军行业、快速增长行业和缓慢增长行业的“三级梯队”态势,通信设备行业仍将保持20%以上增速。
基础领域整合加快
推动基础领域整合,将支持新兴热点的增长。针对基础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力薄弱和部分领域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现象,政策将进一步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集成电路有望成为电子基础领域的重要突破口,预计2014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力度;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健康发展;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延伸,提升TD-LTE及4G智能手机及新型终端产品的研发能力;研发超高清电视等新产品,继续完善智能电视标准体系;推进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开发新的应用。
新兴业态成政策关注点
2014年,信息消费、宽带中国、TD-LTE、物联网等新兴业态成为政策的关注点。《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出台,提出了“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及中短期宽带建设的目标;在TD-LTE专利体系不断健全的背景下,4G牌照的发放将不断开拓TD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的目标,推动物联网成为产业新增长点。
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内需市场规模有限。从国际看,全球IT产业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咨询机构Gartner曾于2013年年初预计,2014年全球IT支出增速预计为4%,但最新数据已调低至3.1%,预计可能继续降低。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增速受国际环境影响,逐渐步入新一轮减速区间。
产业技术持续突破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我国产业技术持续突破。全球技术创新和产品形态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约有近2000种前沿技术可能影响未来产业方向和布局。据Gartner《2013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主题报告显示,物联网已经处于投资布局阶段,内存计算、云计算和企业3D打印等技术逐步成熟,有望在未来1~2年为产业带来关键性乃至颠覆性变革。可穿戴产品形态不断推陈出新,2013年智能手表GalaxyGear、谷歌眼镜、头戴显示设备ReconSnow等纷纷面世,预计2014年可穿戴市场将达到2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68.5%。
我国在基础电子和整机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目前,集成电路大规模量产先进制造工艺水平达到45/40纳米,32/28纳米工艺有望在2014年实现量产;平板显示方面,鄂尔多斯AMOLED生产线和合肥8.5代TFT-LCD生产线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继续提升;LED用MOCVD设备有望实现规模生产。随着中低端智能手机的普及,国产手机芯片及解决方案、电容屏和处理器等核心和基础配套产业化能力将大幅提升。
受制于转型升级压力,产业增速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引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增长进入平稳低速区间。
E 趋势二
行业热点层出不穷 产业前景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继续维持低速运行,内外部环境未有明显变化。值得关注的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为代表的基础产业有望成为投资热点,移动智能终端引领4G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整机产品将加速增长;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产品的创新加速;行业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基础产业有望成为投资热点
我国电子整机规模和产业化能力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的发展重点逐渐集中于更加高、精、尖的电子材料和设备领域。2014年,我国有望出台集成电路的国家级政策,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长时期、大批量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政策的出台有望加快社会资本进入基础产业。
移动智能终端引领整机提速
从3G到4G,移动通信实现了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跨越,也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广和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4G牌照的发放,特别是TD-LTE体系4G手机的面世,将促进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维持20%~25%的高速增长,有望推动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另一方面,国产千元智能机的普及以及手机品牌的提升,将有助于拉动我国通信设备全产业链增长。同时,平板计算机将继续成为计算机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融合与创新加速
在两化融合、产用合作的引领下,信息技术逐渐进入汽车行业、金融领域、医疗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实现对传统领域的现代化改造。工业机器人即将在智能手机生产线试用,这将有望对工业生产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也有望催生新的产品市场。智能电视已经占据超过40%的彩电零售市场,作为未来家庭娱乐中心的枢纽,智能电视市场有望在近年实现爆炸式增长。
行业龙头国际竞争力增强
全球资本和技术密集型IT产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众多领域的寡头竞争格局逐渐形成。我国企业在各重要领域的兼并重组也在加快,行业龙头的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2013年,联想打败惠普成为世界第一大计算机生产商,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十,清华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成为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光伏企业汉能控股通过并购美国及德国3家公司掌握前沿薄膜电池技术。预计2014年,在国际寡头竞争格局加速形成的带动下,我国龙头企业的行业整合能力和“走出去”步伐将持续加快,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工业互联网加快普及
随着信息标识技术、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通信技术越来越普及,物联网技术与工业生产设备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为工业互联网的辅设提供了技术实现与成本保障。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工业领域,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目前,各地都在围绕《指导意见》出台实施方案,加紧推动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示范,预计工业互联网会进一步加快普及应用。
宽带进入普及提速阶段
按照国务院2013年8月1日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宽带普及提速发展时间表,2013年是全面提速阶段,到2013年底目标是: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1亿户,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55%和20%。3G/LTE用户超过3.3亿户,用户普及率达到2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0%。城市地区宽带用户中2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80%,农村地区宽带用户中4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85%。城乡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明显提升,无线局域网基本实现城市重要公共区域热点覆盖。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达到60%。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84亿户。按照2013年发展目标来看,第四季度将新增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2600万户,互联网宽带普及提速进程进一步加快,进入全面普及提速阶段。
4G将刺激新一轮信息消费
随着4G网络发展,运营商将陆续加速4G建网。据报道,中移动本期扩大规模试验工程共建设基站20.6万个,将在100个重点城市实现主城区的连续覆盖和一般城区的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覆盖,按照每个基站100万的投资规模来估算,预计中移动在4G建网方面投入将超2000亿元。另外,随着4G网络的建设运营,将拉动大批用户向4G网络迁移,4G手机的消费规模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华为、中兴、索尼和三星等手机厂商都纷纷推出4G手机。预计4G牌照发放将迎来新一轮信息消费盛宴。
——来源:浙江省经信委网
浙江省信息安全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