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软件产业是发展新型信息消费的驱动力
发布时间:2019-05-28 来源:人民邮电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在5月21日举行的首届全国新型信息消费大赛初赛评审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软件产业一直是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软件对于信息消费发展非常重要。软件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力量,也是推动新型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倪光南表示,软件产业有基础性、战略性特点;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有通用性和带动性;软件技术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之中,在网信领域的高技术企业中,软件人才的占比往往超过七成。
“软件定义世界”的趋势反映软件人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倪光南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软件促进传统企业、产业转型成为新兴信息消费企业,例如宝马7系汽车内置的软件有超过2亿行代码,波音787客机中的软件代码超过10亿行,软件使得这些传统企业向信息消费企业转型。二是软件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VR/AR等,向更多的消费领域广泛融合渗透。
倪光南表示,我国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有利条件:一是软件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18年全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63061亿元,世界排名第二位。从2000年到2018年的18年间,中国软件的销售总额增长了112倍。此外,产业布局较全面,龙头企业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前10家市值最大的ICT企业中,中国占2家。
二是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才资源,201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1.9593亿人。在人才资源中,软件人才的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软件从业人员达到855.7万人,约占全球软件从业人员的10%。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十年来的首次下降,近几年来,制造业企业不断出现“用工荒”、工资上涨的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中国正从“人口红利”迈向“工程师红利”。倪光南表示,中国的软件工程师数量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巨大动力。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去年接受FOX采访时曾声称“不能让中国产出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他承认,“美国面临的巨大威胁和竞争对手是中国,中国有很多非常有天赋的工程师,他们贡献了很多知识产权,我们可不想屈居第二。”
如何促进软件业发展?倪光南表示,如今,开源软件成为软件业的主流。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会长期并存,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将更快。在2018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成立,联盟召集产业链各方,开展开源芯片创新。
浙江省信息安全行业协会